国产成人精品综合,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影院8一贰佰

新聞中心

山東省環保專題

地區環境問題概述

 

山東省居太行山以東,地處華東沿海、黃河下游、京杭大運河中北段,伸入黃海,北隔渤海海峽與遼東半島相對,東隔黃海與朝鮮半島相望,東南則臨靠較寬闊的黃海,是一個海陸兼備的省份。

 

山東省地圖

 

2024年1—11月,全省環境空氣質量綜合指數平均為4.02。16市中,威海市、煙臺市、青島市環境空氣質量較好,淄博市、德州市、聊城市環境空氣質量較差。同時,在督察中發現部分地區揮發性有機物污染問題凸顯。

 

2023年,全省153個地表水國控斷面優良水體比例達到83.7%,Ⅴ類及以下水體實現動態清零;全省近岸海域水質優良比例達到95.6%,為歷史最好水平,美麗海灣優秀案例全國最多。但部分城市仍然存在雨水灌入污水管網導致沿河污水井溢流,以及污水處理廠治理設施運行效果不理想等問題?。

 

【環境監測相關政策】

《關于支持煙臺打造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示范城市的實施方案》

到2027年,示范城市建設取得重要突破,現代化產業體系核心競爭力持續增強,清潔能源綜合利用水平全國領先,綠色低碳科技創新能力大幅提高,區域城鄉協調聯動發展格局更加優化,城市人居環境和居民生活品質顯著躍升。到2027年,建設省級及以上綠色工廠90家左右、綠色工業園區9家以上。到2030年,全面建成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示范城市。

 

《關于開展碳足跡試點的通知(征求意見稿)》

提出開展碳足跡核算試點,建設省級碳足跡因子數據庫,開展產品碳標識認證和數據質量計量支撐試點,探索開展碳足跡場景應用、分級管理、信息披露和貿易綠色化水平統計監測等工作。

青島、煙臺、聊城市根據產業結構特點和自身發展情況,開展碳足跡管理體系試點建設。

選取鋼鐵、輪胎、紡織行業,依托行業協會、研究機構開展碳足跡數據研究,編制碳足跡核算報告,形成我省重點行業碳足跡因子。

 

《威海市空氣質量持續改善暨第三輪“四減四增”行動實施方案》

到 2025 年,全市細顆粒物(PM2.5)年均濃度達到 24 微克/立方米,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達到90.9%,全面消除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氣,NOx、VOCs重點工程減排量分別不低于 0.44 萬噸、0.23 萬噸。

2025 年底前,現有水泥企業完成有組織和無組織超低排放改造提升,新建(含搬遷)水泥企業投產時全面實現超低排放。

2025 年底前,市級環境空氣質量實現全面穩定達標,各項指標穩居全省前列;各區市、開發區環境空氣質量三年滑動平均值實現穩步提升。

 

《美麗威海建設規劃綱要(2024—2035年)(征求意見稿)》

到2027年,積極融入全省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先行區發展、膠東經濟圈一體化發展格局,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進一步減少,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穩步提升,生態環境質量穩中有進,環境空氣質量穩定達標。

到2027年,省控重點河流水質達標率100%,其他河流入海斷面全面消劣,美麗河湖建成率達到40%左右,近岸海域水質持續改善,全域美麗海灣建設任務基本完成。

到2035年,綠色生產生活方式廣泛形成,碳排放達峰后穩中有降,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環境空氣質量穩步提升,美麗河湖基本建成,近岸海域水質穩定達標,地下水國控點位達到國家要求。

 

《青島市空氣質量持續改善暨第三輪“四減四增”行動實施方案》

到2025年,全市PM2.5年均濃度達到30微克/立方米,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達到88.8%,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數比率不超過0.3%,空氣質量實現全面穩定達標。“十四五”期間,NOx、VOCs重點工程減排量分別不低于0.9萬噸、0.56萬噸。

到2025年,爭取可再生能源裝機規模達到530萬千瓦左右。持續增加天然氣生產供應,新增天然氣優先保障居民生活和清潔取暖需求。

 

《美麗山東建設規劃綱要(2024—2035年)(征求意見稿)》

到2027年,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取得明顯進展,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建設取得重要成果,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大幅減少,生態系統服務功能不斷增強,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提升,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得到優化,城鄉人居環境明顯改善,生態安全有效保障,美麗山東建設成效顯著。到2035年,綠色生產生活方式廣泛形成,碳排放達峰后穩中有降,生態環境根本好轉,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新格局全面形成,生態系統多樣性穩定性持續性顯著提升,生態安全更加穩固,美麗山東目標基本實現。展望本世紀中葉,生態文明全面提升,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全面形成,重點領域實現深度脫碳,生態環境健康優美,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山東全面建成。

 

《日照市空氣質量持續改善暨第三輪“四減四增”行動實施方案(征求意見稿)》

到2025年,全市細顆粒物(PM2.5)年均濃度達到34微克/立方米,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達到82.7%,重度及以上污效益染天數比率不超過0.6%,NOx、VOCs重點工程減排量分別不低于0.74萬噸、0.38萬噸。

 

《山東省空氣質量持續改善暨第三輪“四減四增”行動實施方案》

以改善空氣質量為核心,以減少重污染天氣和解決人民群眾身邊的突出大氣環境問題為重點,以降低PM2.5濃度為主線,扎實推進產業、能源、交通、用地結構綠色低碳轉型,持續做好氮氧化物(NOx)和揮發性有機物(VOCs)減排,深入推進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保護,實現環境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多贏。以濟南、淄博、棗莊、東營、濰坊、濟寧、泰安、日照、臨沂、德州、聊城、濱州、菏澤13市為重點區域。到2025年,全省細顆粒物(PM2.5)年均濃度達到38微克/立方米,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達到72.5%,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數比率不超過0.9%,NOx、VOCs重點工程減排量分別不低于15.07萬噸、9.52萬噸。

 

《山東省建材行業改造提升行動計劃(2024-2026)》

2024-2026年,全省建材行業保持平穩增長。加快數字化轉型,主要行業關鍵工序數控化率達到70%以上。提升能效水平,水泥、陶瓷行業能效標桿水平以上產能占比達到30%,平板玻璃行業能效標桿水平以上產能占比達到20%,建材行業能效基準水平以下產能完成技術改造或淘汰退出。

支持建材企業爭創環保績效A級,推動綠色產品、綠色工廠和綠色供應鏈發展,到2026年,力爭省內建材行業省級以上綠色工廠達到80家。

 

《山東省焦化行業超低排放改造鞏固提升方案(征求意見稿)》

推動實施焦化企業(包括獨立焦化企業和鋼焦聯合企業的焦化工序)超低排放改造。到2025年底前,現有焦化企業完成有組織和無組織超低排放改造,60%的焦化產能完成清潔運輸超低排放改造;到2026年底前,全省完成焦化行業超低排放改造。擬建焦化產能,投產時全面實現超低排放。

 

《山東省水泥行業超低排放改造鞏固提升方案(征求意見稿)》

到2025年底前,現有水泥企業完成有組織和無組織超低排放改造,力爭50%水泥熟料產能完成清潔運輸改造;到2026年底前,現有水泥企業完成全流程超低排放改造。全省新建(含搬遷)和改擴建水泥企業投產時要全面實現超低排放且達到環保績效A級水平。

 

 

【環境監測需求分析】

 

1、“十四五”規劃內容

 

山東省“十四五”生態環境監測規劃中明確提出:

到2025年,全省生態環境監測整體能力達到全國一流水平。陸海統籌、天地一體、上下協同、信息共享的生態環境監測網絡基本建成,綜合集成、測管聯動、支撐保障能力明顯增強,監測數據質量得到有效保證。

打造生態環境監測“一張網”。完善涵蓋大氣、地表水、地下水、海洋、土壤、溫室氣體、噪聲、生物、輻射等環境要素,覆蓋農用地、建設用地,覆蓋城市、鄉村和園區等區域的環境質量監測網絡;基本建成覆蓋典型生態系統、自然保護地、重點生態功能區、生態保護紅線和重要水體等重要環境功能區的生態監測網絡;完善包括固定源、移動源和面源的污染源監測網絡。

構建數據信息“一平臺”。建立集云計算、衛星遙感、先進通信技術等,涉及生態環境、氣象、水文、產業、交通等領域,跨層級、跨系統、跨業務的大數據平臺,推進生態環境監測信息數據的有效應用。

實現監測能力“一體化”。建成全國一流水平的省級生態環境監測中心。打造遙感監測、海洋生態監測、重點流域湖庫水生態監測、土壤環境監測、揮發性有機物(VOCs)監測等系列專項實驗室。形成要素齊全、特色鮮明,技術先進、管理規范,相互補充、格局完整的全省一體化多功能生態環境監測體系。

形成監督管理“一套數”。健全完善覆蓋全部監測活動的質量監督體系,統一規范覆蓋全部管控指標的監測標準體系。生態環境監測數據質量責任體系嚴格落實,誠信監測理念深入人心,生態環境監測公信力持續提升。

2025年是十四五的收官之年,因此亟需完成十四五規劃的目標,查漏補缺,為建設碧水藍天,實現碳達峰繼續奮斗。

 

山東省生態環境管控單元分布示意圖 山東省水文地圖

 

 

2、新出臺的政策要求

 

2024年,山東省陸續出臺了美麗城市建設、第三輪“四減四增”行動以及開展碳足跡試點等文件,同時,對建材、焦化、水泥行業提出了改造提升的要求,明確到2026年底前全部完成。

 

山東省政策

 

3優秀樣板案例參考

 

近年來,山東加快推進美麗海灣建設,開展入海排污口整治行動,推動智慧監管,取得了明顯效果,近日,山東第二批省級美麗海灣典型案例中就有威海五壘島灣、煙臺四十里灣、威海洋村口灣區、日照石臼灣、濰坊濱海旅游度假區灣區、煙臺龍口岸段、濱州無棣縣貝殼堤島海洋自然保護區治理單元、濱州沾化區中部治理單元等8個海灣入選?。而國家級美麗海灣名單中,山東省累計建成4個,數量居首位。

山東半島三面環海,大陸海岸線全長3000多千米,有海灣200余個,因此,參考樣板繼續堅持海域攻堅治理,入海河流水質改善和智慧監管是極為重要的一項工程。

 

山東省美麗海灣建設

 

 

【產品在山東地區的應用】

鋼鐵行業超低排水泥企業超低排化工園區氣監測打造綠色港口工地揚塵監測城市空氣監測

 

【面臨的挑戰與機遇】

 

近年來,山東省初步建成從山頂到海洋“天空地海”一體化的監測網絡,布設1.9萬個監測點位,覆蓋大氣、水、土壤、噪聲、輻射、自然生態、溫室氣體等各要素和重點排污單位,實時連續反映生態環境質量變化。如今山東省正在加速生態環境監測數智化轉型,推動生態環境監測體系建設,亟需健全監測網絡并實現全面覆蓋和趨勢預測,同時加快應急執法隊伍建設,利用在線與視頻監控、無人機、便攜監測儀、移動監測車大數據等手段,提高檢查的準確性和效率。環境監測企業需要不斷提升自身的技術研發能力,確保產品能夠滿足這些高標準的監測需求。

此外,山東省在碳排放、生物多樣性、新污染物等新興領域的監測能力建設也尤為重視。相關企業可以積極參與這些新興領域的監測技術研發和推廣,為山東省乃至全國的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做出更大的貢獻。

產品推薦

展開更多
在線咨詢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