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碳排放專題
【導語】
碳排放是指人類活動向大氣中釋放的、以二氧化碳為主的溫室氣體(如甲烷、一氧化二氮等)的排放。這些溫室氣體排放量的增加是導致全球氣候變化、特別是全球變暖的主要因素之一。碳排放的主要來源包括:燃燒化石燃料(如煤、石油、天然氣)以產生電力和熱能;水泥生產、鋼鐵制造等工業過程中會釋放大量二氧化碳;汽車、飛機、輪船等交通工具的燃料燃燒也會排放溫室氣體等。
通過碳排放監測,政府和企業能夠了解自身的碳排放狀況,為制定減排政策提供依據,還可以通過監測數據推動企業尋求更加低碳的生產方式和技術創新,促進產業升級,并且有助于提高公眾和企業的環保意識,推動綠色低碳發展。
……
【政策要求】
我國政府一直高度重視碳排放問題,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來減少碳排放,以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的挑戰。以下是我國關于碳排放的主要政策: 1. 碳排放權交易制度:我國于2013年開始在北京、上海等地開展碳排放權交易試點工作,通過建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以市場化的方式降低碳排放。2017年,我國正式啟動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以推動企業降低碳排放,實現綠色發展。 2. 低碳發展路線圖:我國政府制定了低碳發展路線圖,明確了未來幾十年我國的低碳發展目標。該路線圖提出了能源結構調整、節能減排、可再生能源利用等方面的具體措施,為我國實現低碳發展提供了指導。 3. 綠色發展戰略:我國政府將綠色發展作為國家戰略,提出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該戰略強調生態文明建設,推動經濟社會發展與環境保護相協調,通過發展綠色產業、推廣綠色生活方式等措施,促進低碳發展。 4. 環保稅政策:我國政府出臺了環保稅政策,對高耗能、高污染企業征收環保稅,以促使其降低排放。環保稅政策的實施,有利于推動企業提高環保意識,加強節能減排工作。 5. 能源結構調整:我國政府積極推動能源結構調整,加大對可再生能源的支持力度。通過推廣太陽能、風能等清潔能源,降低化石能源的消耗,從而減少碳排放。
【技術方法】
碳排放監測的主要技術手段:
1.衛星遙感監測:利用遙感衛星實現對地球大氣的大范圍觀測,通過溫室氣體的光譜特性來獲取其濃度分布。
2.無人機監測:利用無人機飛行平臺搭載高精度溫室氣體監測設備,實時、動態獲取局部或廣闊區域的溫室氣體三維濃度分布情況。
3.走航監測:利用溫室氣體走航監測車搭載高精度高靈敏度溫室氣體探測設備,實現城市、工業園區、重點企業的溫室氣體在線監測評估。
4.地基遙感監測:通過在監測區域邊界處布設地基高分辨光譜儀監測站點,結合實地的地形、地貌及風速、風向等信息,監測重點企業及排放區域的溫室氣體柱濃度并估算其碳排放量。
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和環保意識的不斷提高,碳排放監測技術將得到進一步的發展和完善。未來,碳排放監測將更加精準、高效、智能化,為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和推動綠色低碳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應用領域】
碳排放監測儀器的應用領域非常廣泛,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工業領域: 監測工廠、發電廠等來源的碳排放,幫助企業控制和減少碳排放量,促進綠色生產。 鋼鐵與化工行業是工業生產中排放碳排放的主要源頭之一,通過在這些行業中部署碳排放在線監測設備,可以實時監測碳排放的排放情況,確保達標排放,減少對環境的影響。
2.交通領域: 監測汽車尾氣中的碳排放,幫助城市規劃更加環保的交通網絡, 通過在城市主要路段部署碳排放在線監測設備,可以實時監測機動車尾氣排放的碳排放濃度,為城市空氣質量治理提供科學依據。
3.農業領域:監測農田和畜牧業的碳排放,為農業可持續發展提供支持。
4. 環境監測:碳排放監測是通過對各類碳排放源進行實時監測和數據收集,以獲取準確的碳排放數據,這些數據能夠客觀地反映出一個地區、行業或企業的碳排放水平。
5.科研與教育:碳排放監測數據還可用于科研和教育領域,為科研人員提供研究數據,幫助學生了解環境問題和碳排放的影響
6.其他領域:碳排放分析儀還應用于士壤污染檢測垃圾填埋場的VOC、IAQ和工業有機氣體監測、密閉空間STEL&TWA測量、燃料和化學品的儲存泄漏、氣監測&化學品跟蹤、快。速響應WMD、干潔空間和空調的過濾監測、VOC泄漏探測、石油化工、檢驗檢疫等領域